對於蘇打綠的歌迷來講,作為蘇打綠的歌迷是幸福的,預購禮送的並不是寫真集、耳筒、營光棒、手袋或環保袋,而是很有意義的蘇打誌,一字一句不吝嗇地訴說創作心聲,整張專輯製作過程、絮語、或是解說每一首歌講的是什麼,尤其青峰每一次都玩著不的文字遊戲,閱讀誌上的解說,解謎又獲益。

當然,各偶像各歌迷有各自追求的和所喜好的預購禮,而我,剛剛好喜歡這樣的蘇打綠、這樣的預購禮和這樣的蘇打誌。

這次的蘇打誌,文字的總數以及116頁的總頁數,誇張得根本就是一本書,一本書去講一張專輯,可見這個project的龐大以及團員及其團隊的投入度。

而這本蘇打誌,大致分為幾個章節,他們是:
1. Producer 林暐哲
2. About This Album
3. Songs
4. Orchestra
5. Berlin
6. Life
7. Words


1. Producer 林暐哲

第一章,由製作人林暐哲講一下關於「冬 未了」的事,簡短的四頁紙,講到四季專輯的感言,到藍光碟的柏林秘密音樂會,到對指揮Bernd Ruf的感想,以及秘密音樂會的邀請函文字內容。

透過文字,我知道藍光碟上的柏林秘密音樂會在2015年3月9日於柏行舉行,演出的場地名為「Funckhaus Berlin」。

Google一下,Funckhaus Berlin於柏林的東面,由柏林中心點開車約15-20分鐘的車程,位於施普雷河旁的Funckhaus Berlin,其實比想像中大,光是Recording Hall便有兩個,更別說還有Block A-D共四幢,而這個演唱會是在較大的Recording Hall 1舉行。

有機會去柏林旅行的話一定要來逛逛,雖然我不確定這裡是否准許自由參觀。

指揮家Bernd Ruf這樣對林暐哲說︰「Will, if u want people to burn for you, burn yourself first.」,我想這是做人的氣度,也是成功的人所需要的氣度,不與人計較太多這些細節的事情,才會叫人佩服與尊重,甚至配合與聽從。下次在與人計較種種之前,在想為何要我去遷就人而不是別人遷就我之前,不妨試試想起這句話,和不去與別人計較,也不介意「遷就」人,即使得不到尊重與配合,至少自己心裡面去掉了嫉妒之心也會比較快樂。


2. About This Album

第二章,是用四頁紙簡單的介紹這張專輯的背景及概念。

《冬 未了》是韋瓦第計劃的中的第四張亦是終結篇,四張專輯以四季及四個城市來劃分,呈現出不同曲風的蘇打綠,包括《春.日光》的世界歌謠、《夏/狂熱》的英倫搖滾、《秋︰故事》重於中國詩詞的民謠,而《冬 未了》則是流行樂與古典樂的crossover。

至於概念與文字上的呢,四季亦是分為四個主題,春是生命及自然萬物的歌頌,夏是人心初萌的黑暗吶喊,秋則是生活經歷的蕭瑟與豐收,而這次的冬,講的是結束,卻也帶來下一次的開始,所講的正正是生生不息的循環。

其中不少歌都是借古講今的,集中營、未了的兩個神話故事、柏林圍牆、甚至車諾比,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環境,時代雖已變遷,但原來人性卻並沒有多少的改變,依然有著類同的人性,在不同的年代與環境之下,種出類同的果,而甚至大部份都是惡果,生生不息,講的都是人性的循環。

而原來專輯內的每一首歌都在「循環」的這一個主題裡有種不同的「循環」意味,根據蘇打誌的說法,「對殺人狂指控」與「他舉起右手點名」看似是討論歷史的單一事件,但其實是想講一直存在我們身邊不斷發生的恐怖事實從未結束,「痛快的哀艷」是宣告無人能避開的鐘意輪迴,「我們不懂」是心靈浮沉的無邊浮游,「博物館」是甜蜜想念的自困,「下雨的夜晚」是給予自困的人的陪伴,「牆外的風景」是不斷扣問與摸索,「Must Keep Singing」是歇斯底里的迴圈唯有繼續歌唱。

而「地平線」是終點也是起點,反反覆覆都回到原點,「回車諾比的夢」那靜止的空氣,是一次次撫平傷口的痂,才像回到空,「Everyone」給反覆掙扎的人給予無盡的愛,這三首像是循環中的喘息,輕撫動盪的心。

不過,我個人覺得最後三首在「循環」的說法是有點牽強,有時候專輯雖然有一個主題概念,但也就不必太刻意的去把每一首歌都有主題的說法,有時候,甚至更多的時候,感覺對了,氛圍對了,也就OK了,牽強的說不如不說。

而大碟主題「未了」的意思與我未聽之前想像的不一樣,我之前以為是講故事完結了卻不是表面上的完結,之後是總會帶來「影響」的,不管是好的壞的,都是未了,可以變為更好的人,或冰封了的心等等,但這張碟實則的未了,卻是「循環」的意思,人性的循環,大至人禍的循環,誣蔑的循環,或是自身愛一個人的困住,種種的循環。


3. Songs

第三章,也是最長篇幅及最重要的一章,就是每位團員寫下對每首歌的感覺,每位的角色都不一樣,所以也會有不同的感覺,作曲作詞人可以直接寫下創作動機或是歌曲的解讀,參與者則是對特定的歌曲所帶來的感覺與想法,這也是我自己覺得蘇打誌最值得觀賞及蘇打綠最可貴的地方,對於創作,有多少音樂人、歌手、樂團能這麼直接地不保留地告訴聽眾呢?

而這一章,又可細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是以上所講的,而這次因為古典樂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比往常更複雜地加上第二部份,阿龔對樂曲的分析。

第一部份以主唱青峰行先,畢竟他是大部份歌曲的作曲作詞人,亦是主唱,可以說大部份的歌曲內容他是最清楚的一個,而也就只有他真的每一首都有長篇幅地講一下感受、創作動機及歌曲解讀云云。

「痛快的哀艷」是人人都逃不過的負能量,不管是自我的困擾、情人的爭吵、親子的隔閡、家族的失和、面子的維護、金錢的糾紛、利益的覬覦、疆界的爭奪、戰爭的發生等等。

「對殺人狂指控」寫了一大篇解讀,看來對創作人意義是大的,我卻一直沒有很正視他,看來我要重新細聽才行。細讀之下,其實是想借希特勒在不太了解尼采的哲學情況下斷章取義扭曲為自己想要的概念來諷現在的人也愛斷章取義地指罵別人,人情一直沒變呢。

「地平線」是幸福的純粹,而「我們不懂」原來是舒曼投河企圖自盡。「博物館」原來是在洗澡是寫的歌。

「回車諾比的夢」講車諾比原居民想要回到核爆後的車諾比的夢想,卻被士兵阻止,就如好多人的夢想都因被大眾認為不可行而不再去實行,其實如果實行也許會成功呢?也許並不是一般大眾所認為的「危害生命」呢?;又講對一件事的無窮堅持,如西西佛斯推石頭,看似是永生的懲罰,但如果你愛上了推石頭,即是別人覺得那是荒謬的,那又有何不可呢?

「下雨的夜晚」是安慰失戀或與情人吵架的人,陪伴式的安慰,靜待式的陪伴,不多話是因為兩個人的事只有兩個人知,而更現實的是,如亦舒說,教人分開的話,朋友後悔時會怪你,不分開又不會謝謝你,何必多事。最重要是提醒大家別否定過去,也別因為一時之氣而忘了對方的美好,也別再鬥氣而把時間都浪費掉了。

「他舉起右手點名」表面上講的是集中營,但其實也講人類一直循環著的「人吃人」,從前是用「刀子」,現今是用「言論」,言語暴力和當年集中營的身體暴力有差嗎?歌詞是被抓去集中營的人的呢喃或內心的吶喊,疑猜、謾罵、抓狂、祈禱、譫語等等,如今是網上言論,不也是佈滿著以上的種種嗎?

「Everyone」原來是有著多重身份的,小威寫好了很多年,忽然是變為了小威寫給青峰的歌,又忽然是Janet 結婚的主題曲,如果之前是送給別人的主題曲,就算大碟收錄也好,但就除了打誌就沒有再提起過了,這好像不太尊重收禮的人呢。

在小威與青峰一同前往南極參加Janet婚禮的過程,也順道拍攝了這首歌的MV,但後來卻沒有用到。

「牆外的風景」,牆代表自己可以跨越的一些心魔、障礙,也就代表能否超越自己的一個關卡,文字那一段「愛得辛苦」,如果是代表同志的愛的話,那牆也代表是衣櫃了吧。

「未了」是薛西佛斯(西西佛斯)的面面觀,代表這首歌是關於所有人的。薛西佛斯受到諸神的懲罰,要他永世的推石頭,而當他周而復始的推石頭,甚至後來愛上了推石頭,因此詛咒自動解除,隱喻了周而複始重覆的生活,人們常說這是呆板的生活,覺得枯燥,因而討厭這樣子的生活,不如試試從中尋找樂觀,或者繼而會愛上這樣的生活,然後自然地,就如解除魔咒般變得享受及覺得這是樂活,從此過的是生活不是生存。

另外,歌詞還有普羅米修斯的吃肝故事,每天再長再被吃,比喻人的勇氣,也許做好事會被人誤會,甚至好人無好報因此惹來一生禍,但勇氣還是要像肝一樣再重生,繼續有勇氣堅持自己。

而小威的部份,只有講兩首由他創作的歌曲「地平線」及「Everyone」,「地平線」其實是講太陽於地平線出現的一刻,即日出,整個世界由陰暗寒冷變為溫暖,說的是希望,是冬專輯裡少有正面的歌。

阿龔的「我們不懂」,不講不知道原來內藏很多意義,創作動機源自舒曼投河自殺的念頭,然後,引發至這歌的創作要素:自殺、河流、孤寂,但卻不是消極的,這些看似是負面的情況下,藝術家卻都有著好的作品與成績。

不知為何春夏都是予人正向的感覺,秋冬卻是偏向沉重與負面的,這是計劃一開始四季的定向,還是某程度上反映了創作人的心境呢?

正如青峰所講,創作人的原意,有時和聽者是有差別的,有時甚至比原意更複雜更多深層意義與想法,不管怎樣總是有點不一樣的,甚至連團友也是,像家凱便想像為一個納粹黨時代的人,在村落由謠言散播開始,到被抓去集中營,專輯變為一個故事或一齣電影。

最後是馨儀的角度,我們知道了「我們不懂」原來是09年寫的,而「痛快的哀艷」甚至是十幾年前寫的。在她來說這張專輯的歌分為三個類型,分別是「殺」「內心激昂」和「冷冷」的。

第三章的第二部份,便是阿龔對樂曲的分析。

關於樂譜,古典樂,譜曲的講解,也算是我最不懂的部份,他不說其實我也不知道那首歌有什麼難不難,我們不懂這些呢,只懂好不好聽、編曲豐不豐富,卻不知譜曲方面,演奏方面,當中的辛酸,當中的一些專業方面的點點滴滴。

原來編曲上「痛快的哀艷」是與「城市」呼應的,原來「對殺人狂指控」管絃樂譜是唯一由Robin Hoffmann 編寫,其餘全部則是阿龔負責。

我們不懂的,還有他所講的不斷的轉調,什麼b大調到d大調,什麼DM>cm>FM>BM,其實我不懂這些是什麼東西呢?而Classical不是我這些外行人想像中這麼簡單,每種樂器加些減些,不同歌用不同的技巧、手法,甚至連寫譜也有不同的方法,甚至什麼是「宮商角徵羽」呢?


4. Orchestra

第四章是關於Orchestra ,首先阿龔講關於他做的編曲部份,從文字可看出他今次的重要性,投入度以及他的熱血,而原來,錄音室版的樂團成員和現場版的是不一樣,雖然冬代表的城市是柏林,但錄音室版卻是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進行,後來有了音樂會的計劃,才搬回柏林舉行及Live recording。

馨儀是另一個角度去講,有點從行政角度去講整個製作過程;青峰是個人感受與經歷;阿福呢,告訴我聽歌呢,聽起來我們都是個很簡單的聆聽著,但實際上每首歌的每種樂器的編曲及演奏都是很多人,不同樂手的心血結晶,而每種樂器,即使不是主樂器,也是重要的。


5. Berlin

各團員講對此城市的感覺,和做專輯有關的感受,拍mv經歷等等


6. Life

團員各自的生活大概是粉絲最有興趣知道的,畢竟蘇打綠已經成團超過十年了,不知不覺間成為了「陪伴成長」的樂團,隨著不同的人生階段,部份團員也都進入組織家庭的階段。


7. Words

最後一章,也真的是last but not least,三位很重要的幕後功臣秀秀、小洋和老佑的一些文字與感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塵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