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我所推斷的,唱片公司就按著他的銷售策略推出不同的發燒版本,首批德國壓,然後是K2HD,等大家都為了頭啖湯而買了之後,就推出發燒友最愛的SACD制式。

只是沒想到,K2HD推出了僅十三天便發行SACD,那K2HD的貨怎麼辦了呢?大概如朋友所推想般的,K2HD最後變為特價貨。

一如往常,出版當日是平日上班的日子的話,lunch time我會去附近的唱片店先買一張先睹為快,可是這次去到唱片店,店員說到貨了,但未定價所以暫時不賣,有點莫名其妙,批發價早就知道了,不是該未到貨就已經定好價了嗎?

畢竟已經是「新專輯」的第三個版本了,也就不太心急,所以就不急著買了,反正已經知道即使是限量一千張的編號版,但近年的「往績」都知道,也不會搶購到第一天就賣光光。


下班之後剛巧與朋友在有HMV分店吃晚飯,也就順便去看一下,也真的需要去HMV的,因為要看看會否如K2HD一樣,推出當日就有無編號版,而且就僅有HMV有售無編號版呀。


果然如我所料,又是HMV已經有無編號版了。

不過建議零售價才HKD195,HMV售價卻是229,非常貴呢!


不管是SACD還是K2HD,HMV都賣得比其他唱片店還要貴。


我知道過些日子其他唱片店就價有無編號版,而且將會便宜一大截的,但為免夜長夢多,早買早擁有,早買早安心(and/or 一堆藉口)...云云,多些數十元當作買個安心好了。


連同後來買的編號版,家裡又是一大堆,不過,其實大部份都是幫歌迷朋友買的,我自己其實每個版本只收藏兩張而已。


未幾就是演唱會新加坡站,我不會去看,但還是要拜托朋友A帶給朋友B、C、D。


找一個晚上pack好這堆碟


厚厚的一堆,其實有點不好意思麻煩了朋友A


實物圖 :


原包裝,SACD jewel box,這也是這張專輯第一張用CD Jewel Box包裝的版本呀,之前的都是digipak。


某購物網的自編碼貼紙


密封膠袋外貼著Hybrid SACD及UMG的貼紙


側面


只印了英文的碟名


封底




封底左下角


封底右下角


密封式膠袋,拆開了就不能回頭了。




拆開後的封面




另一邊的側面也是只有英文專輯名稱


SACD jewel box


封底








碟面






CD片日本製,從前都用「Made in Japan」,不知從何年開始轉了用「Manufactured in Japan」,其實技術上是有分別嗎?


唱片自編號




內圈


碟底


SACD是兩層的CD,內圈也有兩層的編碼呀。


連SID code(來源識別碼)也有兩個,IFPI L271 - IFPI L280 皆是Sony, Japan


歌詞冊封面


P2 & P3


P4 & P5


P6 & P7


P8 & P9


P10 & P11


P12 & P13


P14 & P15


P16 & P17


P18 & P19


P20 & P21


P22 & P23


是否釘裝上的失敗?多打開幾次歌詞冊,很快便殘舊了吧


封底




掃瞄圖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塵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